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名稱與理論立場


Copy From:http://sex.ncu.edu.tw/history/history.htm

我們的名稱就是我們的理論立場
「性∕別」的命名──特別是那條斜線的誕生──反映了我們近20年來在女性主義理論上的反思。中間的斜線至少包含四層在具體台灣社運經驗中覺悟的意義︰
  1. 超越簡單二分:「性別」並非簡單的男女兩性分野,而是還有其他許多可能,例如各種揉合或跨越性別的呈現和認同。「性∕別」因此以中間的斜線來凸顯「性別」內部的多元流動、曖昧複雜、分裂不穩,性別也自此成為預設了跨性別的理解。
  2. 緊密相連而相對獨立:「性∕別」在視覺上一方面維持了「性別」與「性」的交集,另方面斜線也明確指出兩者不可化約。性別無法專斷的指定或限制其性實踐或慾望,性也不必然受制於異性戀的性別角色想像。
  3. 多元差異的「性」:「性∕別」的斜線表達了「性」中有「別」(差異),指出「性」的多元異質和內部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對不同性相所賦予的階序位置,及其中存在的壓迫關係,這些都構成了性政治的內涵。
  4. 糾葛其他社會差異:「別」包含各種差異,不僅止於性別與性領域內的差異,因此「性∕別」的斜線也表達了性別、性、與其他「社會差異」(階級、種族、年齡、身體……等)的複雜關連。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台北十年同志游行有感

當今大馬的連接: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213150



文:明越
抵台唸书以后,总是不会错过台北的同志游行,去年同志游行遍地开花,我也参与了花莲、台中、高雄各地举办的游行活动。今年的台北同志游行是第十届,刚好也是我第十次参与同志游行。

十次,十年,对我、对游行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以前一直向往台北,因为这座城市展现了其包容力,对同志友善,许多亚洲同志都向往这里,我也不例外。但是参与多次游行下来,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一种更强的认同感。

过去参与游行时,由于学校没有性别相关社团,所以我都是跟朋友的团体一起走。直到前年的游行,一位旅客身上的国旗与州旗,提醒了我们:何不以马来西亚公民身份参与游行?

马来西亚不那么多元

这两年马来西亚的公民运动进步不少,从干净选举、环境保护、古籍维护等,我们欣见更多公民挺身而出。但是在性别平等运动上,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事。例如很多人看不见女性受到的压迫,一直以为女性主义就是要反过来镇压男性;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性倾向而被歧视,也有很多所谓的“娘娘腔”、“男人婆”被霸凌。

在各个网站上不乏对LGBTIQ(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
/intersexed/questioning(or queer),意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跨性别、阴阳人、疑性恋[或酷儿])的歧视与偏见。虽然马来西亚号称多元种族、多元宗教,但很多议题其实并不那么多元,特别是性别议题。

“男生应该像男生,女生应该要像女生”这样的想法深深地藏在大家的心中,不符合大众期待的男男女女被归类为第三性,这个社会并没有打算去理解LGBTIQ之间的差异,也不打算让他们获得应有的权益。

去年的性向自主活动本来是大众理解LGBTIQ的机会,但因为开幕嘉宾是净选盟主席安美嘉,于是整个活动被炒作进而被禁。今年一些保守分子更是举办了反LGBT的集会,藉此一石二鸟攻击净选盟。前些日子在教育部的护航下,某些团体发行了辨识LGBT的指南,指南中对男女同志的刻板印象令人喷饭,成为国际笑话。

因此这一次的同志游行,我们再度集结,以“V R Malaysian”的名义参与游行,名称中的V不只是We的缩写,也是反讽指南中的迷思(穿V领就是男同志)。这次的游行,我们的队伍也喊出了一个口号:“我要性向自主,拒绝政府猎巫”。

拒猎巫般揪出同志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展现不一样的性别认同,我们拒绝政府与师长如猎巫般揪出男女同志,进而“纠正”他们。“尊重差异,接纳多元”是我们共同的理念,我们希望各种声音能被听见,不同的性倾向与性别认同都能别接纳。

除了声援性向自主,我们也置入性行销另一个大马的议题——干净选举。游行队伍依据六色彩虹分成了六个队伍,我们报名时选择了黄色大队。我们没有强制各位朋友穿上黄色衣服,但还是有不少朋友意会地穿上净选盟的衣服,在游行时喊出了Bersih。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我们搞错了主题,但我认为社会议题的游行和集结,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各种议题都能够提出来,各种声音都能被听见,因为很多时候各种社会议题面临的敌人是一样的,是那庞大的霸权/结构。

台湾的同志游行常有其他社会团体声援,顺道带出自己的理念,例如外籍配偶、劳工等;而其他议题(如反媒体垄断、身障、核电等)的游行也不乏同志现身,带出同志的诉求与心声。我们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些议题是可以息息相关的,主题是不会被模糊、被骑劫,但我们却有了多元的视角。

看见性的恐惧症

另一个展现同志游行多元的面向就是参与群众的创意装扮,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同志游行总是裸露扮装,这不正好显示同志都是滥交、不正常的吗?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其实会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出自我们对性的恐惧。

社会对性/别的态度是很保守的,我们把一部分的性/别展现规划为“正常”的,其余的都被污名化。我们对性其实是很有兴趣的,但在台面上我们遮遮掩掩,不敢正大光明地讨论性/别。我们天天打卡,说自己在哪里享用美食,同样是人身欲望的性我们却塞到角落。

同志游行的裸露与扮装,打破了这个僵局,让我们看见更多议题。身体可以是健康地展现,性也可以是健康地谈,我们无需羞耻,因为那才能深入讨论。当我们认为身体是羞耻的、裸露是糟糕的、性别越界是变态的,那就证明整个社会对性/别认识不深。

LGBT走出来就是让大家看见性/别的多元,裸露就是要让大家看见性的恐惧症,扮装就是要让大家看见我们还有一群性别越界的变性人、双性人(intersex)朋友。其实游行队伍里头其实更多朴素的参与者,只是这些都不是镜头的最爱,媒体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是被污名化的裸露与扮装。

游行尚有其他特色与议题,例如异性恋伙伴的参与、残障同志、原住民同志、性别平等教育、爱滋污名等,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游行队伍并思考,那么我们看见的不过就是表面上的东西,无法看见性别多元。

台湾的同志游行有一个特点,就是游行到终点舞台后,主办单位不仅会安排艺人歌舞表演,也安排了社团与名人上台演讲。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因为我们会看到许多社运人士、团体告诉我们同志运动的多个面向。

这次上台发言的有性别人权协会王苹、中央性/别研究室何春蕤、首位公开婚礼的男同志许佑生、残障同志Vincent、曾为女同志证婚的释昭慧法师、香港出柜议员陈志全等。每人的精彩发言,让我不禁大呼:“这比上一整天的课还要有用!”

此外,今天的彩虹大使特很特别,不再是颁给对同志友善的艺人,而是颁给了过去为社群付出,近期离世的三位战友:江嘉雯、刘敬弘和大炳。这样的安排很有意思,因为“彩虹大使”的光环不再是艺人专属,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荣誉。我们不能只是期待名人的加持,我们可以投身性别运动,开创友善的空间。

期待家乡也有这么一天

游行结束后,凯道上人群散去。许多同志从这一刻开始再度躲入衣柜,在日常生活中挂着异性恋男女的面具。这样的现象其实提醒着我们:虽然游行人数越来越多,但社会依旧保守。

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我们几乎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异性恋的生活,每天在马路上行走的都是异性恋男女,彷彿只有同志游行的这一天,大家才能做自己。

我们不能因为参与了游行而沾沾自喜,更应思考的是继续努力,扭转社会大众对LGBTIQ的偏见。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对LGBTIQ表现友善,那么我们也许不再需要标榜同志身份的游行。

期待台湾能有这么一天,也期待马来西亚也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不是来到台湾才能做同志,我们也希望回到家乡,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