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性別教育小蜜蜂



  為了讓民眾了解婚姻平權,許多熱心民眾當起了小蜜蜂,站在街頭巷尾向路人宣傳婚姻平權的資訊。擔任小蜜蜂的門檻很低,無需是什麼運動團體的志工或幹部,也無需在性別領域耕耘許久,於是許多熱血的民眾也參與了小蜜蜂的行列,站在寒風中懇請人們了解婚姻平權,支持婚姻平權。

  然而正也是因為門檻極低,許多熱血青年對多元性別的知識也是有限,大家在解釋婚姻平權理念的時候就造成了傷害。例如民眾憂慮同婚合法後,生理男性可以自稱為女性自由進出女廁,對女性造成威脅。這個憂慮其實是起源於一般民眾對跨性別、性別友善廁所相關議題不太了解,可是有小蜜蜂在解釋的過程中為了尋求方便,直接詮釋為:「那是他們跨性別的事,跟我們同性戀沒關係。」這樣的說法其實對跨性別造成了傷害,加深了污名。

  同樣的情形也會出現在其他議題上,例如多p、愛滋等。許多小蜜蜂其實很在意溝通的效果,不想一股腦把相關資訊都塞給民眾,於是在解釋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這種「切割」的感覺。這樣的做法也許可以拉攏到部分民眾支持婚姻平權,但是是否增加他們對多元性別的了解呢?而這樣求快的做法,是否有助於民眾了解性別平權?基於接納「愛都一樣」的立場,民眾也許可以快速了解婚姻平權之重要,但是否會造成他們不願意去了解其他議題?這樣的做法其實值得我們省思。

  婚姻平權的背後,其實跟性解放有很大的關係。關於性解放的定義,甯應斌老師指出那是「性的理性啟蒙除魅」與「性的民主平等正義」。我們要求「性解放」,其中一點便是訴求人們不會因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性取向、性的實踐等等,而被差別待遇。在台灣,性解放一詞很容易聯想成在街上多p、亂倫之類。究其學術意義,多p等其實也屬性解放的含義之一,跟同性婚姻是處在同一位置上,所以說要切割其實也沒辦法完全切割。只是當小蜜蜂在街頭溝通的時候,得思考說話的方式,如何讓民眾了解同婚議題,卻又不會繼續對性抱著污名的看法。

  在過去,人們對性∕別的看法極為狹隘,認為男生就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性只能做不能說。幸運的是,有一群教育工作者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在校園宣導多元性別,使得年輕學子對各種差異能多一點點地了解。但可惜的是,許多成人出了社會之後,就停止學習,性別也是一樣。當這些同性戀、BDSM、愛滋以更「健康」、不一樣的樣貌出現在各個角落、出現在他們面前,甚至這些人受到法律政策的保障時,他們不知所措。有些人願意嘗試了解這些多元,但也有許多人以躲避的方式去了解差異,甚至運用手段促使整個社會退化成他們想像中過去「美好」的年代。許多人拒絕婚姻平權,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不了解、他們的恐懼。

  所以街頭小蜜蜂要處理的,不只是述說婚姻平權對同性伴侶的重要性,也包含了跟大眾去談性∕別。當然,每個民眾所擔心的都不一樣,可能這個擔心愛滋氾濫,那個擔心子女會變成同性戀,另一個憂慮的可能就只是稱謂不見了。這些憂慮是真實的,只是它們牽涉的範圍實在太廣,每隻小蜜蜂的知識、能力還是有限,無法解答每個議題。所以在街頭行動時,小蜜蜂們會把焦點集中在婚姻平權,以求精準表達訴求。可是如果有民眾與小蜜蜂交流(而非謾罵),提出上述疑慮呢?當然,小蜜蜂可以提供相關團體的資訊,轉介民眾到信任的機構;又或者當下跟民眾好好去談性別議題。溝通,不只是為了婚姻平權,也是為了讓各種差異被看見。當人們認識多元性別,了解各種差異,他們就可以去除不必要的偏見,進而推動婚姻平權。

  讓我們一起播種吧,讓這個社會可以友善一些。婚姻平權只是起點,我們還要繼續走下去。教育,便是小蜜蜂們身負的重任。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與變種人一起打破假友善



X教授:『情況變好了,世界也變好了』
魔形女:『在這裡可能是這樣。外面世界的變種人還是在逃、在躲、活在恐懼裡。就算沒有戰爭也不代表和平!』


  今年的台灣同志遊行主題是『一起fun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這讓我想起了《X戰警:天啟》中,X教授與魔形女的這段對話。

  十年前,魔形女在華府救了總統一命。從那個時候起,美國社會似乎對變種人友善了,學校裡也教導變種人相關的內容。這個世界如X教授所言情況變好了,是這樣嗎?魔形女直說了,人們還是對變種人不友善,差別在於他們戴上了禮貌、友善的面具。在X教授的學院裡,變種人似乎能夠受到保護,但是外界的變種人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他們在逃亡,隱藏自己的身份,因為他們懼怕這個不友善的社會。

  對照台灣現在的處境,朝野立委聯署支持婚姻平權法案,外國駐台辦事處、地方政府在台灣同志遊行來臨前釋出善意,藝人們創立了友善youtubu頻道,這一切一切,似乎在宣告社會對同志友善了。可是事實呢?護家盟持續秀下限,阻擋婚姻平權的進行。在校園內,那些掛著彩虹名義的『媽媽』們,阻擋學生認識多元性別。而一些支持同志的人們,一邊高喊婚姻平權,另一邊卻對性別弱勢族群發出不友善的言論,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行為/性別氣質等去作為攻擊對手的武器。

  雖然台灣很少聽見LGBT被保守人士暴力對待的事,但不代表說社會已經很好了,我們還是得與各種歧視作戰。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驕傲大選戰》——政黨票我投28號,你呢?



  這次酷兒影展,我選了這部紀錄片——《驕傲大選戰》。如果不是這部紀錄片,我也不知道原來那一年我們是那麼地相近。

  菲律賓有一個叫LadLad( 意思是『出櫃』)的政黨,那是全球唯一的LGBT政黨。在菲律賓的選舉有政黨票的設計,參議院有20%的議席,選民可以選出心目中的人選進入國會。這樣的設計提供小黨進入國會,捍衛弱勢族群的機會。在2013年的選舉,Ladlad派出了三位候選人,走遍菲律賓各大城鎮,爭取LGBT選民的支持。

  然而根據菲律賓法律,連續兩次敗選的政黨不得再參選。Ladlad在2010年曾參選,當時在摸索期,成績並不如意。因此2013年的選舉,整個政黨是抱著一定要贏的決心,期許勝出。

  然而在民風保守的菲律賓,出櫃候選人要贏得選戰並不容易,街頭拜票時常常面臨保守選民的質問。對手之一是聲稱神愛同志,但同性不能結婚的神父,使得選戰更不好打。神父旗下也有同志組織,其名稱縮寫為『AIDS』,而這群同志認為正常生活就好,不要那麼張揚,讓社會討厭自己。

  在菲律賓,同性婚姻是敏感議題,所以Ladlad候選人並沒打算訴求婚姻平權,而是強打反歧視法,期許LGBT社群能被法律保障不被歧視,也避免過於爭議的議題會使得非同性戀社群的選票流失。但是這樣的算盤似乎無法奏效。

  2013年5月13日,是投票日。選舉成績出爐,Ladlad政黨得票過少,無法將候選人推入國會。有意思的是,馬來西亞的選舉在這一年的5月5日落幕,非常期待『505換政府』的選民在結果出爐後,洋溢著憤怒、沮喪的情緒。菲律賓支持Ladlad政黨的選民想必也是感到失落吧,畢竟大家努力了那麼久。

  失落是必然的,然而失敗以後要怎麼繼續走下去?紀錄片有訪問三位候選人的想法,我只記得有一個候選人無法面對失敗的情緒,遠走寮國執業。另外兩個,不太記得了。我還蠻期待ladlad黨員在敗選後有摸索出什麼樣的方向,可以作為亞洲各國的參考。



相關資料:
Ladlad政黨官網

《驕傲大選戰》預告片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變形記



4/1~9/30,在健身房半年,改變身形略有小成,特撰寫此文為記。



結緣健身房

  最近半年,見過我的朋友想必都發現我身形有很大的改變。來台九年,不斷發福,一天裡頭除了早午晚三餐,也少不了宵夜及無數的甜點。每次口裡嚷嚷說要減肥,也試過早起去運動,但是成效不彰顯。眼看肚子一天一天地隆起,再發展下去可以跟孕婦比圓了。可是我的身材還不到熊,但明顯不瘦,如此不上不下,年齡不大不小,在交友軟體、三溫暖難有收穫。瀏覽網頁時,總是垂涎那些擁有身材、臉蛋的男孩們,那些菜看得著摸不到。

  今年2月,春節放假期間騎著新買的鐵馬到處逛。到了內壢高中附近,看見一家健身房XLINE,牆頭海報上寫著『最關心你飲食的健身房』的口號,以及單次、包月、包年的費用。我當時見了新鮮,於是找了一天去試試看。這家健身房很小,但是該有的健身器材還是有。我用了滑步機,洗了個澡就要離開。離開的時候,健身房員工跟我拿回了進場時發的手環,泡了一杯營養飲料給我喝。那時候我想:『哇,上健身房還有得喝東西,好酷!』。

  第一次入場的經驗挺好的,但是我沒當下辦理入籍會員。本著家庭主婦節儉本性,我比較了內壢另一家健身房的收費。我也曾經想過比較世界、極限等幾家大的健身房,但是這些健身房都設在桃園、中壢,對我來說有點遠,所以也就只是挑了兩家距離算近的。經過一番比較後,覺得XLINE的包年費用最划算,一年僅需台幣8,888元。於是我就決定了花錢。

圖說:加入健身房,不是隨口說說的。


開始運動了

  4月1日,我塔進了這家健身房。坐在櫃檯的是一個大姐,還有一個小鮮肉。大姐聽我來意,便帶我到座位區,說明加入會員細節,並詢問我加入健身之動力。在她建議下,我又加錢加入了健身房背後的集團——賀寶芙。沒錯,XLINE系列是直銷集團賀寶芙旗下的健身房。上次我在他們加運動後的飲料便是賀寶芙的奶昔,但只限單次入場者,包季、包年的不包含飲料,所以比較便宜。如今想來,覺得自己那時候有些衝動,幸虧後續的發展令我滿意,算是押對了寶。

  這位大姐也是個健身教練,她知道我的動力後,便提出說免費給我上一堂課。我臉皮薄,便答應了。第一次上課,她讓我練習最簡單的深蹲。可是我這文弱書生,蹲不了幾秒便支撐不了。最簡單的一些動作,都氣喘噓噓的。教練說我應該繼續上課,她可以教我東西。為了使得後續的訓練順利,她也叫我買了瑜伽墊、緞帶,也叫我登入賀寶芙官網訂購產品。

  有了教練的帶領,真的不一樣,學到了不少觀念及訓練方法。以前早起跑步,但跑了幾天就沒有下文。如今從最基本的練起,先用疾走的方式走跑步機,一點一點地增加速度、坡度,除了跑步機,也會用滑步機、腳踏車,每天的有氧便在這幾個器材替換。使用瑜伽墊,是為了訓練核心。以前不知道什麼叫核心,現在可知道了。在教練指導下,從最簡單的做起。剛開始的時候,躺在瑜伽墊上,雙手推著鉛餅往膝蓋推。如今已開始能夠做不同的核心訓練,可以靠著自己核心的力量抬起身體。雖然腹肌還不明顯,但已有雛形。

  在重量訓練方面,我這書生本來無縛雞之力。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各種重訓器材都是從沒重量的做起,教練會盯我的姿勢對不對,動作有沒有做好做滿。因為教練認為,如果一開始就亂增加重量,我的動作會跑掉,訓練不到目標肌群。如今,我已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慢慢增加重量了。

圖說:教練沒那麼狠啦,因為我上課的時候是很認真的,手機都放在儲物櫃。


  當然,除了第一堂課是免費的外,後面的都要錢。每堂課一小時,平均每堂課800~1000元,至十月已花費了七萬五千元。


要吃得健康

  除了重量、有氧的訓練,另一個關鍵便是飲食。加入健身房以後,教練便嚴格控制我的飲食,只能一天三餐,宵夜要戒掉、甜點什麼的也要戒掉。也因為嚴格遵守一天三餐的規矩,所以我也改變了生活作息,盡量於12點入睡,7點左右起床,熬夜除了無法好好讓肌肉生長,也會製造吃宵夜的機會。所以朋友揪我去夜店玩時我都婉拒,真是不好意思。幸虧他們了解我的用心,不會因為我的拒絕而生氣。

  所謂的一天三餐,也不是隨便亂吃,而是有規劃的。早餐、晚餐便引用賀寶芙的奶昔,另外會吃細喜錠、草維錠增加營養,份量皆依據教練的指示。而午餐則是隨意吃,沒限制。剛開始的時候挺不習慣,晚上十點以後肚子作響,有些痛苦。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隨著訓練的加重,我也在教練建議下增加了其他食品,如優質蛋白粉、魚油膠囊、乳清蛋白等等,至今花了接近六萬元。由於賀寶芙產品價格挺高,所以我的存款也沒了。最近一個月都恢復一般的飲食,不再斤斤計較吃下去的東西。但是後果便是自己的肚子又慢慢圓回來,正在考慮吃健身餐。

圖說:我真的買了不少賀寶芙產品。


  可能很多朋友會不建議我吃直銷產品,我也無意一直吹噓產品多麼好。但是這幾個月搭配運動的飲食習慣,瘦下來的結果非常明顯。當然,如果能夠在家煮是最健康的。可是現實情形便是房間不大,無法當自煮公民。最好是有個角落,放下我的鍋碗瓢盆及冰箱,畢竟外頭不會只賣一餐分量的蔬菜肉類,多買的菜肉得有冰箱保存才行。也因為如此,我只能是個外食族。可是住家、辦公室所在就是大學附近,許多餐廳售賣的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高油、高熱量餐點。這也是為什麼我當初會一直食用賀寶芙產品,因為它提供了必要的營養,卻又不會過多熱量。

  當然,一直食用產品也不是辦法,吃進去肚子的任何東西包括水,過量總是不好,吃不對方法也是不好。所以我也無意在臉書一直宣傳我吃的賀寶芙多麼好,如果大家有興趣,還是可以透過我去購買。但我也想提醒大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產品,在網路上我也搜尋到吃賀寶芙吃出問題的案例。所以建議大家加入賀寶芙之前,可以多爬文,自己決定要不要吃,不要看到我的成果便一時衝動,購買大量的產品。

  最近一個月,由於存款沒了,無法繼續購買產品。如果照平常的吃法,運動量減少的話一定復胖。所以我得想方設法,在飲食繼續控制。我打聽得桃園區、中壢區各有一家店販賣健身餐,目標客群便是健身族。他們賣的便當便是少油、低熱量可是美味依舊,可是費用也不便宜,一個便當便是130元上下。桃園區的那家沒外送到內壢,所以只能經過桃園火車站的時候,過去品嚐。中壢區的這家肌肉沙灘,外送數量至少兩份,我身邊的人都不愛吃,辦公室也沒微波爐,所以一直沒辦法買。最近知道樓下的瑯嬛書屋有自己的微波爐,也徵得店長同意。所以下月起會購買這家店的外送券,請他們送餐。

圖說:健身餐有點貴,但還蠻好吃的。



身體的變化

  在飲食控管、運動訓練的搭配下,我的身材開始有了改變。運動第一個月以後,逐漸有朋友發現了我不一樣,而兩三個月以後更是明顯。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在問:『明越你是不是瘦了?』,到後來問的是『你怎麼瘦那麼多?』,眼睛睜得一雙比一雙圓,真是好笑。過程中也有些朋友很貼心,問我是不是生病了,更誇張的是有朋友懷疑我用了安非他命,因為他身邊有遇到吸食安非他命而消瘦的案例。感謝大家的關懷,我很好,真的。只是當我看到那些驚訝的眼神,感到非常過癮。

  話說瘦身容易健身難,短短三個月我就已經瘦了20公斤,教練也對我的表現感到驕傲且驚訝,她說早知道幫我報名健身房的瘦身大賽,一定得獎。所以七月開始,有氧的部分開始減少,重量訓練逐漸加強。然而十公斤的脂肪與十公斤的肌肉,外觀是大不同的,假設我減少十公斤的脂肪,同時增加十公斤的肌肉,在體重計上沒有改變,但是從外表看來還是非常地不一樣。可是增加一公斤的肌肉比減少一公斤的脂肪難得多,雖然有在努力增肌,可是成效很慢。原本期待同志遊行可以裸上身秀身材,看來得需要更多的時間。

  瘦下來以後,另一個困擾就是服裝要重買了啦。原本的褲子鬆了、衣服寬了、鞋子也大了。幸虧我還留著幾件以前的衣服、褲子、鞋子,因為身材變闊了無法穿上,瘦下來後都不是問題。但這幾件遠遠不夠,所以又添購了服裝來犒賞自己。圖中這件緊身運動衣是在桃園運動用品店買的,接近台幣一千塊。但肌肉還沒長出來,所以穿上緊身衣後只顯得乾巴巴,不夠好看。我買下這件衣服也是在勉勵自己,等肌肉練出來,就可以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圖說:這件Under Armour的衣服在桃園萬岳運動品店買的~


  文章的最後,列出我這半年身體各數據的改變,期待未來的日子,能夠呈現更棒的數據,請大家替我加油。健身尚未成功,增肌仍需努力。
                                                         
項目/日期4/1 6/28 9/28
體重(kg)88.5  67.4  71.9 
BMI29.1 22.3 23.7
體脂肪27.4 14.2 16.1
肌肉60.6 54.8 57.2
骨重3.3 3.0 3.1
內臟脂肪13.5 6.0 8.0
基礎代謝率1836 1616 1696
體內年齡40 24 26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屍速列車》——揭露人性自私面的血液感染



  《屍速列車》自上映起,大受好評。前幾天跟朋友去看,湊湊熱鬧。本片劇情是一行列車上的乘客躲避殭屍攻擊的故事。其中一段,許多觀眾應該是印象深刻,主角一行人擺脫殭屍們的攻擊後,逃入倖存者的15號車廂。但此時車廂內的乘客擔心眼前的主角們有感染屍毒,於是大聲怒斥,要求他們離開15號車廂。於是主角們只好黯然離開。看到這一段,相信許多觀眾跟主角心都涼了,辛辛苦苦躲避了危害,卻被同類排擠。人性竟是那麼黑暗、自私。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自私的人還真不少。不說別的,就說愛滋議題好了。許多人聽到愛滋就臉色一變,唯恐自己被感染。我還記得自己接了同志中心工作後,因為其中一項業務就是提供愛滋匿名篩檢服務,一位朋友知道後很認真地提醒我執行工作的時候要小心。但熟悉愛滋病毒的人,或與感染者相處過的人,就知道HIV病毒沒那麼容易感染。雖然說愛滋病毒很脆弱、不易感染,但人們過去對愛滋的恐懼依舊沒散去。

  最近跟愛滋議題有關的新聞,就是阿立起訴國防大學的事。我們可以看見很多民眾其實是支持國防大學的做法,因為還是擔心被感染,甚至擔心一個HIV感染者當兵會拖累國家戰力。這些對愛滋莫名其妙的想像與恐懼不只來自普羅大眾,還來自所謂的『名家』。社會對愛滋如此恐懼,並排斥愛滋感染者,這無助於疫情控制,也在製造不必要的對立。到底我們要努力多久,才能夠消除民眾的偏見呢?

  列車上的屍毒,人們一時之間無法找到對應與治療的方式。但現實生活中的愛滋相關資訊其實是很充沛的,只是一般民眾不了解,於是出現了跟列車上倖存者們一樣的反應、一樣的嘴臉。在感慨人性自私的時候,我們不妨從自己做起,好好了解愛滋的知識吧。我們可以不需要像列車長那樣,幫助他人然後轟轟烈烈死去,無需如此。但我們可以不用像圖中那位大叔自私自利,煽動民眾的恐懼去排斥感染者。

  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延伸閱讀:
【公庫】隔離即歧視 林宜慧:「阿立」遭退學反映台灣對愛滋充滿誤解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52493

【聯合】聲援阿立! 咖啡店公告「餐具由愛滋感染者清洗」
http://udn.com/news/story/10240/1912974

以愛滋為德行污點 行歧視之實/柯乃熒、陳俞璇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20/932265/

一位愛滋感染者的伴侶告白/江蘊生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902/940618/

常見的血液傳染病毒有三種,讓你擔心受怕,不敢一起生活的,是HBV,HCV,還是HIV呢?
http://ppt.cc/1EQSE

當HIV感染者向朋友尋求支持卻反遭歧視,你會怎麼做?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起點




  今天看到馬來西亞的朋友po照片,那是數年前他參與籌備的一場同志聯誼聚會活動。我剛剛在房間翻了一下,終於找到圖中這些出土文物。

  在十年前,我的交友管道主要是TT1069網站,當時候認識的朋友主要都是在這個網站上認識的。當時候一位大哥(丞相大人)常常舉辦聚會活動,找了同志朋友一起吃吃喝喝,認識彼此。從剛開始小小的聚會(我好像有參與過第一屆,只有六人)一直到二十幾屆,人數也越來越多。聚會時間通常是禮拜天下午,內容其實就是放任大家吃東西聊天,自己續攤,地點來來去去都是時代廣場、金河廣場、KLCC等處。

  後來在董教總教育中心任職,認識了從台灣畢業回去的Chester 。因為我們任職的單位其實是相互連結的,所以也算是同事。見面聊天的時候,他總緬懷當年在台北的同志生活,這多少也影響了我,決定後來到台灣升學的原因。

  透過Chester,我也認識了幾位朋友。在聖誕節的假期,我們就到馬六甲旅遊。只是小小的旅行團,我們卻煞有其事分派職位,這個負責文書,那個負責康樂活動。這次出遊非常盡興,也種下了一顆『為同志社群做些什麼』的種子。

  次年,原班人馬再接再厲,於4月28日籌備了第22屆的網聚。聚會內容不只是吃吃喝喝,我們也安排了各種康樂活動,也制定了主題『重返校園』,規定大家得穿上跟校園有關的服裝與會。跟一般人籌備活動一樣,我們也常常開會,也吵過架。圖中左邊就是那時候的手冊封面,只是我手邊的就是印多的封面,那次的手冊我不知道放哪去了。

  同年7月29日,我們再次舉辦了主題聚會,本次主題訂為『我就是SUPERSTAR』,以巨星為核心,邀請一起籌備的夥伴分享自己喜歡的歌手、喜歡的歌。活動內容好像是歌唱比賽(吧?)。本次活動也有新夥伴加入,因為他們是帶著公司資源參與,所以觀點和處理手法與原有夥伴有所不同,當然紛爭也少不了。圖片中間是當時候分發給籌備人員的感謝狀及手冊。

  原班人馬再接再厲,舉辦第三次的主題聚會『可愛力量大』,只是我九月到台灣留學,所以後續的工作就沒參與到。因為之前的經驗,讓我覺得我應該持續為同志社群做些什麼。於是也參與了一些活動,例如當年的酷兒成長營,並於2008年籌備第二屆酷兒成長營。也因為這次經驗,認識了春美、Boss、小柒、老頭等日後小YG行動聯盟的元老成員。

  2009年,我大學畢業,研究所還是繼續在元智唸。從大學到研究所的這個暑假,我回到了馬來西亞。因為在台灣的一些經驗,我想分享給馬來西亞的朋友。所以此次回馬,再次籌備了主題聚會,透過TT1069網站,我找了一群夥伴,一起籌備這次主題聚會——『準備好了嗎?』,我記得有分組討論出櫃議題,也有戲劇表演之類的。

  翻回這幾次的手冊,看到好些熟悉的名字,有些還在FB,有些失聯已久。來台前籌備的同志網聚,應該是我為同志社群服務的起點,如今我還在為同志社群服務,當然位置、責任、資源大有不同。終點在哪裡我還不知道,但能做多少就是多少吧。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X戰警:天啟》與同志族群的連結




  《X戰警:天啟》在5月18日上映,剛好是國際反恐同日的第二天,我想起了我曾經寫過的文章——「以變種人(同志)身份為傲」。會注意這部電影,是變種人的題材本來就是在述說人類與異己如何相處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後,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X戰警》、《X戰警2》、《X戰警:未來昔日》的導演、《X戰警:第一戰》僅任監製)加強了電影變種人與同志的內在連結,像《X戰警2》中巴比回家「出櫃」的畫面最為經典。這次電影依舊是Bryan Singer導演,所以我很期待他會在片中怎麼處理同志議題。

  這部電影設定在1973年的10年後,在《未來昔日》中,萬磁王(Magneto)想要刺殺美國總統,但被魔形女(Mystique)所阻止。這個過程被全世界民眾所目睹,後來人類發現變種人也是有好的,所以不再排斥變種人,魔形女也成了變種人的偶像。魔形女在這次電影中回到了X教授的學校,她直接跟X教授嗆聲說,雖然學校裡變種人與人類和平相處,而人類社會也不再不再歧視變種人,但世界各地的變種人還是過著擔心害怕、躲躲藏藏的生活。為什麼?因為人類還是很害怕變種人,只是嘴巴上說著尊重,像萬磁王雖然隱姓埋名,但身份被發現後,那些與他生活的人們卻突然變了樣子,與其為敵。

  對照如今的世界,同志在各個國家的處境漸漸變得友善,許多國家都陸續通過同婚相關法案。以美國為例,去年6月法院更是宣布禁止同性婚姻的做法實為違憲,換句話說就是承認了同性婚姻之合法。但同性婚姻合法就等於人類與同志和平相處了嗎?實際不然,美國部分州屬走回頭路,通過了對LGBT不利的法案,例如禁止跨性別使用非生理性別之廁所,許多地方還是很保守地反同。在《天啟》的結尾,魔形女替X教授訓練學生成為X戰警,讓變種人學習使用自己的能力參與戰鬥。為了避免人類社會中部分保守人士的迫害,變種人便是用能力(他們稱為「Gift」,意即「上天賜予的禮物」)武裝自己。而同志呢?在人類社會漸漸「認同」、「尊重」同志族群的當兒,同志要怎麼武裝自己,面對潛在的敵人?

  前面有提到,魔形女在《未來昔日》中阻止了萬磁王刺殺總統。所以全世界各地的變種人都認識了這位大功臣,在魔形女領著X學院的師生營救X教授時,在飛機上與大家聊起了往事。機上的幾位學生獨眼龍(Cyclops)、琴(Jean Grey)、藍魔鬼(Nightcrawler)都陸續說魔形女那次行動鼓舞了他們。看到這裡,我眼睛不禁濕潤。同志運動不會是幾個人的成果,大家都是前仆後繼地在自己的位置做同志運動。而前人的腳步、成果也都影響著後人。我能夠在同志中心工作,是因為有許多前輩打拼出這樣的環境,我也盡我所能去發揮我的影響力。當我們持續將火種傳遞下去,才能持續應對那些不友善的敵人。

  最後談一下本作與前作的一些連結,如果大家有看過前面幾部X戰警,特別是《X戰警:第一戰》、《X戰警:未來昔日》,應該發現本作劇情與前兩作相呼應之處。但我更想談的是之前的X戰警三部曲。片中年輕變種人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在討論剛剛看的電影,而琴說了:「大家都知道第三部是最不好看的」,擺明是諷刺布萊特·瑞納導演的《X戰警:最後戰役》,因為在許多X戰警漫迷眼中,第三部X戰警電影(未來戰役)把X戰警拍壞了。本作最後,X教授與萬磁王有了一番對話,萬磁王問X教授會不會有一天夜裡驚醒,發現人類抓走了他的學生?而X教授說他可憐那些找上門來挑釁的可憐蟲。這番對話其實在第一部《X戰警》有出現過,可說是本作與前作的內在連結。而最重要的,就是本作恢復了《X戰警》、《X戰警2》、《X戰警:未來昔日》這幾部片頭的傳統畫面,讓觀眾穿梭於「軌道」內上下左右移動,以及了X教授(在這部換成了年輕版的X教授,也就是詹姆斯·麥艾維)的口白,說明變種人與人類相處的情形。這是布萊恩·辛格的標誌,只有他執導的X戰警才會有這樣的片頭。

  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趕快去看吧!也許有一天,我會剪輯這六部曲的經典畫面,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悅讀筆記】控制身體卻又傳達慾望的制服



書名:《高校制服戀物論》
作者:劉揚銘 撰文,史旺基攝影
出版社:沐風文化

  這本書是在今年台北書展買的,略略翻了一下,都是女高中生的制服美圖,但我還是買下了。這幾天翻閱的時候,了解到作者不過就是異性戀男生,當然找的、看的都是制服美少女呀,男生當然不在他們的視線範圍內。嗯哼,男高中生也很迷人的好嗎?半敞的制服透露出裡面的黑色(或白色背心),頸項的汗珠,是夏日炎炎的清涼美景……啊,扯遠了。

  雖然書中圖片都是制服美少女,但裡頭還是認真討論了制服的議題、整理了相關資料。曾經台灣也是全國統一制服,1984年政府放寬制服的規定,1987年解除戒嚴,學生制服從這段時期開始才有很大的改變。各校開始設計新制服,在2008年的時候甚至出現師生共同投票選出校服的活動。回過頭來看,馬來西亞的校服還是基本款,華人獨立中學的校服大體一樣,有些會在小細節稍微變化。當馬來西亞的學生來到台灣,在大學的制服日經歷小小的震撼——「制服原來可以這麼多樣化」。

  制服有其社會意義,當我們在某個團體,穿上特定的服裝,就把自己跟團體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我們跟這個團體的成員們獲得了某些地位、階級、立場等,但我們也得扮演這個團體應有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得裝模作樣(承認吧,很多人本來的個性就是跟團體有差異呀)。但即便脫下制服,這個團體還是會限制我們的行為舉止。

  制服帶給人們一些安全感(我跟這些人是同一國的),但有時候也賦予其他的意義。以學校的制服來說,它顯現的是青春、忌性。國高中的孩子們,在古代已經是可以結婚生子的年齡,可是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認為青少年得經歷長時間的教育,才算得上成人、才能結婚生小孩、為國家貢獻。所以青少年是不能發生性行為的,但有趣的是學校制服跟護士服、醫師袍、警服等,是成人動作片的重要元素,我們在片子裡幻想自己與穿上制服的那人逾越了道德的界限,享受愉悅。

  中學制服也有一些特色,這時段的學生「處在大人和小孩的中間,第一次體會到煩惱和猶豫,第一次真正喜歡另一個人。因為還不清楚這世界的規矩,也不確定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們常常感到尷尬或彆扭,對所有不理解的事情都充滿怒氣,卻也讓清純年代的情感更真實純粹。青春能夠盡情放縱。我們大聲笑、盡情哭,全力去喜歡喜歡的人,徹底去痛恨討厭的人,就算是把時間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因為青春的特權就是擁有浪費的大義名分。」(摘自第105頁)

  比起進入社會的成人,這時期學生所展現的情感顯得真實,也更徹底,同時也帶著稚嫩的特色。有些校園片子(例如《我的自由年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販賣的就是逝去的青春時光,以及未被磨礪的情感。穿在學生身上的制服,是顯得情感豐富的。制服是學校(或社會)給予學子的規範,但青春氣盛的學子不會都乖乖地接受。有些走得比較快,爭取更寬鬆的制服規定(例如2010年台南女中爭取穿褲的集體脫褲行動),有些則是在制服上展現小小的變化,例如折袖子、改裙子、訂做褲子等,展現學生們反抗體制的各種努力。

  許多人衣櫃裡可能還保留著中學制服,因為它記載了過去的回憶、感情、憤怒等。我們在社會翻滾已久,但很多人還是懷念那時候的青春與放縱。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悅讀筆記】留台ing




書名:《我們留台那些年》
作者:黃錦樹、張錦忠、李宗舜 編
出版社:有人出版


  剛看完這本《我們留台那些年》,這本書匯集了39位曾經/正在台灣求學的大馬人。大部分已經回去,還有些正在台灣教書。最早的一位是1953年抵達的白垚,最晚的則是2006年抵達的謝明成。50多年來,人數龐大的馬來西亞學生見證了台灣的變遷,也在影響台灣(或被台灣影響)。

  早前的年代,旅台大馬同學會是聯繫同鄉的重要管道。書中大部分作者都曾參與同學會的活動、或者擔任幹部,所以他們的回憶裡少不了。世代變遷,馬來西亞學生的生態已經大不一樣,留台大馬同學會不見得是生命主軸,入學身份也有差異(以前只是僑生,如今還有外籍生)、能夠參與的活動也大不一樣(其中一名作者附上了參與多元成家辦桌的照片)。

  這50多年到底有多少留台生,我沒去查數據,不知道。但留台大軍裡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這本書多是作家/文學家的故事,我其實有興趣的是同志的故事。

  說實話,當年擬定碩論的時候,我其實想寫大馬留台的同志。我曾經考慮過訪談上一輩曾經在台灣生活的大馬同志,只是手頭上認識的都是年齡接近的朋友。那幾年拖呀拖的,最後這個題目不了了之。我草草寫了篇論文,趕著畢業去工作。至於論文寫了什麼題目大家就別去問別去找了,哈哈哈。

  以後有機會的話,也許找朋友們來一起分享「我們留台那些年(同志版)」,應該會很有趣。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悅讀筆記】酒店男公關與黑暗物質



書名:《暗夜裡的白日夢:酒店男公關與我們的異視界》
作者:謝碩元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這本書是我在時報書展買回來的,這兩天才看完。本書作者謝碩元,是台大社會系畢業生。他以男公關為主題,申請到了國科會的計劃。經歷兩個月的田野研究後,寫出了〈酒店男公關的情緒勞動與男性氣質〉這篇論文。

  本書由論文改寫而成,但沒有想像般難讀。全書可以分成兩條線,一條是作者在擔任酒店男公關的所見所聞,另一條則是透過另兩名「主角」去討論黑暗物質的世界。前者都是在單數章,後者則是雙數章,在最後一章兩條線結合在一起。

  在酒店這條線,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帶出了「男性氣質」與「情緒勞動」這兩個概念,讓讀者知道酒店男公關裡頭的鬥爭、情緒及各種面向。而另一條線則是有點魔幻的感覺,讓讀者跟隨兩名主人公去經歷那神奇的旅程。而這條線的章節名稱都帶有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名,讓我大為驚奇。
  作者在最後增加了附錄,讓有興趣的讀者去接觸相關論述。如果你對男公關的世界有興趣,可以找來看。

延伸閱讀:
陳琡分/喝一杯酒,賣一夜情緒──謝碩元《暗夜裡的白日夢》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2857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悅讀筆記】她的那些年,我的那些年




書名:《向光植物》
作者:李屏瑤
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

 
「我還不確定我喜不喜歡女生,但是我覺得我喜歡妳。」
  「只有覺得不行喔,要不顧一切的那種。」

  衝著封底的這兩行對白,我就把《向光植物》買了下來。這是女同志的故事,原作初刊於PTT拉版,連載時原名《老夏天》,經增補後由 逗點文創結社出版。《向光植物》朝著原來的趨向生長,也許緩慢,但總會變得更好,這是作者的想法,她希望大家逐漸成為完整的自己。

  看著書中主角與學姐、同學們的分分合合,她們經歷戀愛、婚姻、生離、死別等過程。校園裡有她們很好的回憶,所以許多年以後主角跟學姐再度回到學校,回到頂樓。

  中學的校園因為某些人而美麗,我想起了那個讓我心動的男生。還記得初上中學第一天,遲到的他在教室門口出現時,我好像被勾了魂。每次看到他都目不轉睛,於是上課的時候克制自己不敢望去他的方向、下課時不敢跟他說話,怕言行舉止間透露出什麼。直到後來,我才知道他跟我住同一社區,才比較敢看著他,跟他說話。可惜他不會喜歡我的,我只是在他跟女朋友鬧彆扭的時候幫他傳禮物給女孩賠不是。

  我情竇初開時他不知道,現在當然也不會知道,也不必知道。前幾天整理房間垃圾的時候,發現中學時候製作的一張表單,上面寫著大家的家裡電話、生日。原來昨天是他生日,但我們失聯已久,也就沒在臉書留言祝福。歲月已逝,大家都回不去那個時候的樣子了,我偷偷搜尋過他的臉書賬號,臉蛋跟我一樣,圓了。

  段美麗的回憶還是擺在心裡的好,偶爾回想即可。過去不必眷戀,為今日的喜悅歡唱即可。所以我張著魔爪,企圖玷污大學裡的學弟們。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歧視的語言傷人如刃



  這幾天在臉書上看到兩則消息,一則是馬來西亞行動黨成員丘光耀在高調宣布與唐南發解除臉書好友的消息,另一則是中國的導演郭敬明在錄影時被指像「女人」。性別,是這兩件事的共同點。丘光耀在臉書帖文中,惡意稱呼唐南發為「基佬發」,還強調如果兩人見面,自己會用「真正男人的手力來揸爆他的蘭花手」。而郭敬明在節目錄影時與北大教授魏坤琳意見相左,魏坤琳說自己感覺是「在跟一個女人吵架」,令郭敬明憤而離席。

  這兩件事並非單獨個案,而是常見於我們周遭。即便是在性別平權相對進步的台灣,我們也常遇到這類歧視的語言,像是去年台灣總統與中國總理習近平在新加坡開會前夕,濁水溪公社貼出了一幅「習近平桶/統馬英九」的諷刺插畫。無論是「像女人」、稱呼「基佬」、甚至嘲諷對方被幹,惡意非常明顯,這也說明社會對性別還是很僵化的態度,難以接受那些脫離「規範」的性別多元。

  所謂的「規範」,就是男生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對於傳統兩性,我們賦予了很多沒必要的枷鎖,例如男性應該陽剛不能輕易掉淚;女生該穿裙子以示溫柔敦厚;神造男女,就是只需異性相戀。這些枷鎖用很「正當」的名義套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只要逾越過去就會受到懲罰。

  於是乎,那些生來性別認同有異於生理性別的人,只能被外在的身軀鎖著,他們無法如願在外如廁、住宿,甚至如一般男女去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因為外在的環境就只看到男性、女性的需求,所有設施都是為了「兩性」而設。有些人看見跨性別的不便,提出了改善的方式(例如設立性別友善廁所),但是卻被保守人士抨擊,認為此舉傷害了所謂的婦幼。公廁是公共空間是可以讓人最放鬆的角落,但還是有些人無法自在如廁。

  這些跨性別朋友,面對的不只是環境的不友善,當然也包括了人們對跨性別的歧視言論,諸如:「不男不女」、「變態」,甚至是「人妖」。我們常看到一些嘲諷的圖文,提醒人們到泰國的時候要小心,因為搭上的美女隨時有可能是男生。這些看起來很好笑、有趣的圖文,看在跨性別朋友眼裡,猶如一刀又一刀地在身上切割,流下一滴又一滴看不見的血。

  同樣受到傷害的,包含了那些性別氣質不一樣、性傾向不一樣的孩子。有些男生生來氣質陰柔,有些女孩生來陽剛,很多孩子則是喜歡了同一個性別的人。他們遇到的歧視言論與跨性別差不多,除了前述幾個字,還包含了像是「娘娘腔」、「男人婆」、「假男人」、「死T」、「基佬」等。

  許多年輕同志或性別氣質較為不一樣的孩子,都面臨過類似的語,那些言語像是惡魔般的籠罩了其求學的歲月。有些人很幸運,撐了過來。但也有些孩子無法安然度過這些歲月,提早離開了人世。在台灣常被舉出的例子就是2000年離世的葉永誌,歌手蔡依林也在去年的演唱會播放了他的相關影片,提醒大家互相尊重。葉永誌離世後,促成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訂,明文保障學生的性別氣質、性傾向等。這幾年台灣同志的處境看似越來越友善,遊行越辦越大,也有很多同志相關團體。可是還有很多年輕朋友依舊面對不友善的校園、不友善的言論。

  2011年,台灣同志遊行的次日,一名楊姓國中生跳樓自盡。他在遺書寫出了他對這個世界絕望的原因,他的陰柔氣質被同學嘲笑「娘娘腔」。他對這些歧視語言非常不舒服,想求助於師長,但師長們不認為這是嚴重的問題,他們認為那只是同學們的嬉笑打鬧,不以為意。但那些諸如「娘娘腔」的字眼那麼輕易地脫口而出,卻傷人於無形。楊同學嘗試找方法抒壓,解除這些惡意語言帶來的不快,但還是無效。那天晚上,他跳下去了,留下的遺書寫著:「即使消失會讓大家傷心,卻是短暫的,一定很快就被遺忘,因為這是 人性。」

  是的,我們很快就遺忘了,忘記這些字眼帶來的傷害,嘲弄那些不合性別規範的人們。我們嘲諷某人不夠男性氣概,是被幹的;我們嘲弄某個男人像女人;我們嘲諷那個男人的手是「蘭花手」。這些歧視言論脫口而出就難以收回,留下的是看不見的坑坑洞洞,被嘲弄的人只能自己舔舐傷口,自我安慰。

  有些字句能有那麼大的殺傷力,成為人們在辱罵時的道具,背後其實隱含著社會對那些族群的不友善、甚至是歧視。試想想,我們不會去嘲笑一個人左撇子、或者長得高壯、或者喜歡某個顏色,因為這樣的嘲諷與辱罵是沒有力道的,沒辦法達到羞辱的效果。能達到效果的無非就是那些被貼上負面意涵的特徵,例如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認同,此外像是胖子、智障、得愛滋等,也都是一樣具有殺傷力的詞彙,都是建立在特定族群的傷口上。

  當大家響應臉書,一起更換彩虹大頭貼的時候我非常高興。但如果你只是贊同同性伴侶有結婚的權利、贊同女性有平等的權利,卻看不見多元性別社群面臨的污名與歧視,並繼續操弄那些傷人的語言,你的友善就顯得虛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延伸閱讀:
PLUsos大马同人互助谘询协会/拆解真男人與蘭花手:丘光耀的基佬事件
https://goo.gl/LgrGzA

政大性別平等工作坊 /嘲笑馬總統被幹有什麼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nccugender/posts/458305911038847

劉念雲/不友善的,不只是廁所-回應雷倩對性別友善廁所的質疑
https://goo.gl/7n66sn

畢恆達/夜.永誌不忘
http://goo.gl/zEwDi2

不一樣又怎樣——葉永誌篇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女性暴民的抗爭




  1月16日,台灣選出了第一任女總統。但很多人可能沒想過,一百年前的今天,女性別說參政,連投票權都沒有。《女權之聲:無懼年代》述說的就是一群女性爭取參政權的故事,有空的朋友應該找來看看。

  這部影片的主角是虛構的Maud,她本是洗衣廠的一名女工,安分守己地工作,從來不認為另一群女性爭取投票權而採取的激進行動是對的。在機緣巧合之下她參與了同事的組織,與那群女性們爭取投票權。然而由於她的積極參與,她被警方逮捕,丈夫將她趕出家門,斷絕她與兒子的關係。

  這部影片與我之前看過的《石牆風暴》有些類似,都是透過一個虛構的角色,參與了相關的事件。而這個角色從菜鳥程度的參與者成長為組織裡頭的重要成員,並在最後的關頭獲得勝利。相對《石牆風暴》,《女權之聲》較為詳細描寫了運動的概況。透過旁白以及精神領袖Pankhurst演說,我們可以知道這群運動人士本來是和平地提出要求,然而她們的訴求一直被男性霸權所忽視,以致行動升級,她們砸破玻璃、在郵筒設置炸彈,無非就是要讓訴求被更多人看見。

  社會運動也是如此,我們常看到一些「暴民」的舉動是多麼的不理智,然而如果仔細去看那些運動的背後脈絡,自會理解他們採取激進行動的原因與無奈。有誰會一開始就去台北車站臥軌呢?有誰會一開始就打算攻占行政院?又有誰一開始就以死為威脅?這些激烈的行動背後,不就是當事者對於進展呆滯的不滿。如果他們「中立」、「客觀」、「理性」的手段有用,何必大費周章?但很可惜的是,社會大眾往往批評其激進面,較少在行動升級前給予理解、協助。

  男性霸權的社會一直不給予女性投票權,原因在影片開始前透過旁白說明了:「女人不理智」。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其實到今天還是一樣存在,翻閱不少調侃兩性差異的畫作/笑話,許多都在呈現著女性不理智、情緒波動的形象。這些刻板印象導致女性在職場、參政時常面對許多阻力,她們的能力往往被質疑,以致升遷不易。她們付出了不少心血,但總被稱呼為「某某人的媽媽」、「某某人的太太」,「夫人」、「老闆娘」等尊稱的背後是她們的主體不被重視。

  雖然說如今女性的地位大為提升,可以投票、可以參政、甚至參選總統。但是要達致兩性,甚至是「性別平等」,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影片預告


延伸閱讀:
周項萱/《女權之聲:無懼年代》──為了更好的生活,喚醒內在的反動能量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6990

Lizzy/《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http://ppt.cc/aS2DB